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特应性皮炎(Atopic Dermatitis,AD)是一种常见的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以皮肤干燥、湿疹样皮疹和剧烈瘙痒为核心特征,常被称为“皮肤过敏的开关”。
全球范围内,儿童患病率高达12.94%,婴儿期发病率更达30.48%,且呈逐年上升趋势。
皮肤屏障受损是“元凶”
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、免疫、环境等多因素交织相关。研究发现,父母一方患病,子女发病风险增加一倍;若双方均患病,风险升至三倍。
患者皮肤中神经酰胺含量显著降低,导致屏障功能薄弱,外界过敏原(如尘螨、花粉)和微生物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)更易侵入,引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,形成“瘙痒-搔抓-炎症”的恶性循环。
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各异
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随年龄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:
●婴儿期(0-2岁):皮疹多见于面颊、头皮,表现为红斑、丘疹、渗出,常因剧烈瘙痒导致婴儿哭闹、睡眠障碍。
●儿童期(2-12岁):皮损迁延至肘窝、腘窝,呈现干燥肥厚的苔藓样变,搔抓后易继发细菌感染。
●青少年及成人期:皮疹泛发于颈部、躯干,常伴发过敏性鼻炎、哮喘等“特应性共病”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科学治疗需“多管齐下”
目前,特应性皮炎尚无法根治,但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长期控制:
1、基础护理:每日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剂(如pH5.5的弱酸性产品)洗浴,水温控制在32-37℃,时长5-10分钟。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,推荐含神经酰胺、透明质酸的医学护肤品,每日至少2次。
2、药物治疗:
●外用激素:可快速缓解急性期炎症,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和疗程,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皮肤萎缩。
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:不含激素,适用于面部、颈部等敏感部位,可修复屏障并减少复发。
●抗组胺药:可缓解夜间瘙痒,改善睡眠质量。
3、物理治疗:中重度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窄谱UVB光疗,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皮损。
预防复发需“内外兼修”
●环境管理:保持室内湿度40%-60%,定期清洁空调滤网,避免饲养宠物或铺设地毯。
●饮食调整:除非明确食物过敏,否则无需盲目忌口。建议多摄入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(如深海鱼、坚果),减少辛辣、酒精摄入。
●心理干预:长期瘙痒易引发焦虑、抑郁,可通过正念冥想、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情绪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