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秋风渐起,草木摇落,大自然逐渐沉寂,然而蚊子却似乎愈发猖獗。
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:秋天的蚊子叮咬后不仅更痒,叮咬人还更加频繁。这并非错觉,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生态现象。
为何秋蚊更“凶猛”?
首先要明确的是,只有雌蚊子吸血,因为雌蚊要满足产卵所需的营养。雄蚊子以花蜜和植物汁液为食。秋蚊更凶猛的关键原因和雌蚊的生存本能密切相关。
01、为过冬储存能量
大部分雌蚊的生存时间是1-3个月,但在秋季尤其是晚秋长为成虫的雌蚊冬天会在暖气管道、墙缝等温暖的地方进入休眠状态,春季气温回暖后会重新活动和繁殖。
为了能安全过冬,雌蚊会吸取大量的血液,将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营养转化为脂肪,帮助度过寒冬。
在晚秋时节产下的最后一批卵也有越冬使命,它们被称为“滞育卵”。
滞育卵的特点是更耐寒、更耐干,能够度过整个冬天。这也就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,所以雌蚊在产卵前会吸取更多的血液。
02、温度更适宜
最适宜蚊子生长的温度区间是20-30℃,秋季气温回落,正好适宜蚊虫生长。而且初秋降雨多且集中,会产生大量的短期积水,适合蚊子繁衍。
雌蚊每次产卵200-300粒,只需要一个瓶盖的水量就能产卵,雨后花盆积水、下水道残留污水、垃圾桶积水等都是蚊虫孵化的“天堂”。
03、蚊虫的生理改变
秋季蚊子的唾液中含有的抗凝血物质和麻醉成分浓度更高,这使得它们的叮咬更加隐蔽,而且被叮咬后的反应也更强烈。很多人会发现,秋季被蚊子咬后,包更大、更痒,持续时间也更长。
此外,秋季气温适宜出行,人们出行增多,也给蚊虫叮咬带来更多机会。
谁更受蚊子“青睐”?
蚊子并非随机选择目标,以下人群更容易成为它们的“盛宴”:
●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人:新陈代谢快、体型较大或运动后的人会呼出更多二氧化碳,这对蚊子就像开饭的铃声。
●体温较高者:蚊子的热感应系统会引导它们飞向更温暖的身体。
●特定气味偏好:某些体味、汗液中的乳酸、尿酸和氨类物质含量高的人更具吸引力。遗传因素决定了约85%的招蚊体质。
●孕妇:研究表明,孕妇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比常人多21%,体温也略高,因此更易被叮。
●深色衣着者:蚊子视觉系统偏好深色,穿黑、深蓝、红色衣服的人更易被发现。
蚊虫叮咬的隐藏风险
大部分人在被蚊虫叮咬后只是痒几天就过去了,但在特定情况下,蚊虫叮咬存在这3种隐藏风险。
01、皮肤感染
蚊虫叮咬后抓破皮肤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,表现为叮咬处红肿加剧、流脓、疼痛,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、淋巴结肿大。建议蚊虫叮咬后涂抹相应的止痒药膏,不要用手抓挠。
02、过敏反应
蚊虫叮咬时会注入唾液,唾液当中含有一定的过敏原。大部分人只会出现局部过敏反应,如起包,感到痒等。
极少部分过敏体质的人会出现叮咬处大面积红肿、水疱蔓延至周围皮肤,甚至伴随头晕、恶心、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。有过敏史的人要格外留意。
03、传播疾病
部分蚊虫可携带病原体,传播疟疾、基孔肯雅热、流行性乙型脑炎等。
秋蚊仍凶猛,防蚊灭蚊不可松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