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G电子·(中国)直营官网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冬季血压易“失控”?3个专属防护法,守护心血管安全!
发布日期:2025-11-10 16:02       作者:New Media       浏览:13.6万

随着寒潮频繁南下,全国正式进入“冻手冻脚”模式。很多人忙着囤冬衣、煮热汤,却没注意到——冬季是血压的“调皮期”,尤其是中老年人、高血压患者,血压波动幅度会比春秋季大20%以上,心梗、中风等心血管意外风险更是全年峰值。


别担心!做好这3个冬季专属防护法,就能帮血压“稳住阵脚”,安稳过冬。


保暖“不将就”,避开3个保暖误区


冬季保暖不是 “裹得越厚越好”,找对方法才能护好血管:


误区一:只穿厚外套,忽略“小部位”


冬季头部、颈部、脚部是 “散热重灾区”:头部散热占全身30%,出门要戴加绒帽,别让前额、耳后直面寒风;颈部受凉会刺激颈动脉收缩,建议穿高领毛衣或戴羊绒围巾;双脚离心脏远,血液循环慢,睡前用40℃左右温水泡脚10分钟左右,避免 “脚冷全身冷”。



误区二:室内暖气开太足,温差过大


很多人把室内暖气开到25℃以上,一出门遭遇零下低温,血管会 “骤冷骤缩”,血压瞬间升高。建议室内温度控制18-22℃,让身体在温暖的同时适应室外温度,避免温差“刺激”血管。


误区三:晨练不保暖,空腹出门


冬季清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时段,空腹晨练不仅容易低血糖,冷风直吹还会让血压骤升。出门前要穿好防风外套,喝杯温热水、合理食用早餐不空腹,等太阳出来、气温回升后再出门。



监测“勤加码”,抓住2个关键时段


冬季血压波动快,要把血压监测频率提上来:


早上7-8点:醒后1小时内


冬季人睡得多,身体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,醒来后活动量增加,血压容易出现“晨峰”。建议醒来后先躺5分钟,再坐在床边测血压,此时的数据更能反映真实血压情况。


晚上8-9点:睡前1小时


冬季不少人会在睡前泡热水澡、吃夜宵,这些行为会影响血压波动,睡前测一次血压,若发现血压超过130/80mmHg,可适当减少饮水量、调高卧室温度,避免带着“高压力”入睡。


饮食+运动“巧调整”,不给血管添负担


冬季“养膘”容易,但血管可经不起“折腾”,饮食和运动要跟着季节变:


饮食:冬季进补别 “重油重盐”


炖肉、火锅、腊味是冬季热门美食,但高油高盐会让血液变稠、血管压力增大。建议吃火锅时多选清汤锅底,搭配白菜、萝卜、海带等 “刮油” 蔬菜;炖肉时少放盐,加山楂、陈皮帮助解腻;尽量每天喝够1500-2000ml温热水,别用奶茶、热饮代替,缺水会增加血栓风险。


运动:别“躲着不动”,选对时间很重要


天冷不想动?久坐会让血脂堆积、血压升高,建议选一天中气温较高时段运动,比如在室内做太极、八段锦,或到小区慢走30分钟,避免剧烈运动让血压“过山车”。



冬季对心血管的考验,看似是“低温”的挑战,实则是对生活细节的提醒。把保暖、监测、饮食运动的小事做好,就是给血管最好的“冬衣”。希望这些冬季专属防护法,能帮你和家人平安过冬,要是身边有需要的人,别忘了转发提醒哦~